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B> 氟硅唑

氟硅唑

产品名称: 氟硅唑
CAS Registry Number: 85509-19-9
别名: 双(4-氟苯基)-(1H-1,2,4-三唑-1-基甲基)甲硅烷;氟硅唑;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6H15F2N3Si
分子量: 315.392706
密度:  1.17 g/cm3
沸点:  392.5 °C at 760 mmHg
熔点:  51-53 °C
折射率:  1.563
风险术语:  S53;S45;S61
安全声明:  R61;R22;R40;R51/53
危险品标志:  N: 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T: Toxic;

其他产品

氟硅唑相关信息

简介

结构式

  英文通用名称:flusilazole
  商品名称:Nustar、Olymp、Punch、福星、克菌星
  分子量: 315.4
  分子式: C16H15F2N3Si
  理化性质:
  本品为淡棕色桔晶固体,熔点:53℃,蒸气压为0.039mPa(25℃)溶解性:水900mg/L(pH:1.1)水900毫克/升(pH:7.8),在许多有机溶剂中>2kg/L。对日光稳定,在310℃以下稳定 。
  毒性:本品低毒。

功能作用

  可用于内吸性杀菌。可抑制甾醇脱甲基化。主要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及甜莱上的各种病原菌,花生叶斑病。三唑类杀菌剂,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

使用方法

  防治梨、苹果、脐橙、大枣等的黑星病,在病发初期喷药,每隔7~10d喷1次,连续4~6次,每次用20%硅唑?咪鲜胺1500倍-2000倍液或40%乳油有效剂量40~50mg/L(8000~10000倍液),能有效防治黑星病,并有兼治赤星病的作用。当病害发生高峰期,喷药间隔可适当缩短。也可用于苹果黑星病和白粉病,葡萄白粉病,花生叶斑病,谷类白粉病和眼点病,小麦颖枯病,叶锈病和条锈病,大麦叶斑病等。
氟硅唑

氟硅唑[1]

生产方法

  氯甲基二氯甲硅烷在低温下与氟苯、丁基锂反应,制得双(4-氟基苯)甲基氯代甲基硅烷,再在极性溶剂中与1,2,4-三唑钠反应,制得氟硅唑。
  上游原料:
  正丁基锂-->氟化苯-->硅烷-->甲基硅烷-->三唑钠

注意事项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苹果、梨、黄瓜、番茄和禾谷类等。梨肉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5μg/g,梨皮为0.5μg/g。安全间隔期为18d。为了避免病菌对氟硅唑产生抗性,一个生长季内使用次数不宜超过4次,应.与其他保护性药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