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3> 苄氟噻嗪

苄氟噻嗪

产品名称: 苄氟噻嗪
CAS Registry Number: 73-48-3
EINECS: 200-800-1  
别名: 3-苄基-3,4-二氢-6-(三氟甲基)-2H-1,2,4-苯并噻二嗪-7-磺酰胺-1,1-二氧化物;苄氟噻嗪;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5H14F3N3O4S2
分子量: 421.41457
密度:  1.528g/cm3
沸点:  602.1°C at 760 mmHg
熔点:  205-207 °C
闪点:  317.9°C
折射率:  1.583
安全声明:  Poison by intravenous route. Human systemic effects by ingestion: convulsions and somnolence. Mutation data reported.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emits toxic fumes of F, SOx, and NOx.

其他产品

苄氟噻嗪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

  苄氟噻嗪
  【拉丁名
  Bendrofluazide
  【用法】
  用于利尿:每日1次,早晨服,5~15mg,用于降压:每日3次,每次2.5~5mg,维持剂量为每日2.5~5mg。
  通用名称:苄氟噻嗪
  英文名称:Bendroflumethiazide
  中文别名:氟克尿噻、氟利尿、利钠素
  英文别名:Aprinoc、Aprinox-M、Bendrofluazide、Benuron、Berkozide、Bristuren、Naturetin、Notens、Pluryl、Polidiuril、Salural、Sinesalin、Tesical、Urinagen、Vrinagin

药理

  药效学
  (1)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①利尿作用, 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 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 的主动重吸收。②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2)对肾血流动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 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 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享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药动学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4%, 口服1~2小时起作用, 达峰时间6~12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18小时以上,半衰期为8.5小时。绝大部分由肾脏排泄(30%为原形), 少量由胆汁排泄。
  [药理作用]作用与氢氯噻嗪相似,但利尿作用比其强,且持久。也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药动学
  胃肠道易吸收。显效时间为1h。血药高峰时间为6~12h,持续时间为24~36h。经肝脏代谢,由尿排泄。

适应症

  1.水肿性疾病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
  2.原发性高血压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作用。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
  4.肾石症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以及高血压病。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 苄氟噻嗪原料药―苄氟噻嗪的测定―非水滴定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苄氟噻嗪原料药中苄氟噻嗪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苄氟噻嗪原料药。
  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后,加偶氮紫指示液,用甲醇钠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恰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苄氟噻嗪的含量。
  试剂: 1. 二甲基甲酰胺
  2. 偶氮紫指示液
  3. 甲醇钠滴定液(0.1mol/L)
  4. 无水甲醇
  5. 金属钠
  6. 无水苯
  7. 1%麝香草酚蓝无水甲醇溶液
  8. 基准苯甲酸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偶氮紫指示液
  取偶氮紫0.1g,加二甲基甲酰胺100mL使溶解。
  2. 甲醇钠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无水甲醇(含水量0.2%以下)150mL,置于冰水冷却的容器中,分次加入新切的金属钠2.5g,完全溶解后,加无水苯(含水量0.02%以下)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苯甲酸约0.4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醇15mL使溶解,加无水苯与1%麝香草酚蓝的无水甲醇溶液1滴,用本液滴定至蓝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甲醇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21mg的苯甲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苯甲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3. 1%麝香草酚蓝无水甲醇溶液
  取麝香草酚蓝1g,加无水甲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2g,加二甲基甲酰胺40mL溶解后,加偶氮紫指示液3滴,在氮气流中,用甲醇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恰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甲醇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1.07mg的C15H14F3N3O4S2。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p.463。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或尿崩症,开始每次 2.5―10mg,每日 1―2次,或隔日服用,或每周连续服用 3―5日。维持阶段则 2.5―5mg,每日 1次,或隔日 1次,或每周连续服用 3―5日。②治疗高血压,开始每日 2.5―20mg,单次或分两次服,并酌情调整剂量。
  2.小儿常用量口服。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或尿崩症,开始每日按体重 0.4mg/kg或按体表面积 12mg/平方米,单次或分两次服用。维持阶段,每日 0.06―0.1mg/kg或 1.5―3mg/平方米。②治疗高血压,每日 0.05―0.4mg/kg或 1.5―12mg/平方米,分 1―2次服用,并酌情调整剂量。
  [制剂与规格]苄氟噻嗪片(1)2.5mg(2)5mg
  利尿:每晨一次5-15mg.降压:每次2.5-5mg,一日3次.维持量每日2.5-5mg.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突然停药可引起钠,氯及水的潴留.
  [用法及用量]口服。用于利尿:每次5~15mg,每晨1次,维持量每日2.5~5mg。用于降压:每次5mg,每日3次,维持量同上。最好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合用时剂量可酌减。
  长期服用须注意低血钾症。
  [剂型与规格]片剂:5mg/片。

禁用慎用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 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有交叉过敏。
  (2)能通过胎盘屏障,动物实验发现几倍于人的剂量对胎仔尚未产生不良作用。本类药物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故孕妇使用应慎重。
  (3)动物实验显示本类药能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4)小儿用药无特殊注意事项,但慎用于有黄疸的婴儿,因本类药可使血胆红素升高。
  (5)老年人应用本类药物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6)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⑤高钙血症;⑥低钠血症;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⑧胰腺炎;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⑩有黄疸的婴儿。
  肝肾功能减退,痛风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浮肿者慎用。

给药说明

  (1)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
  (2)每日用药一次时,应在早晨用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多。间歇用药(非每日用药)能减少电解质紊乱发生的机会。
  (3)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4)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②血糖;③血尿酸;④血肌酐,尿素氮;⑤血压。

不良反应

  大多数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噻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异位心律。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噻类特别是氢氯噻噻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噻噻类利尿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糖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电解质紊乱引起口干,倦睡,肌痛.个别病例可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皮疹,光敏性皮炎,瘙痒. 结晶尿,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肌肉痛,血糖升高. 长期服用可致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钾血症.突然停药可引起钠,氯及水的潴留.

相互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本类药物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类药的利尿作用,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类药物的吸收,故应在口服考采烯胺 1小时前或4小时后服用本类药。
  (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
  (7)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应调整剂量。
  (8)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9)降低降糖药的作用。
  (10)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类药合用时,应慎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副作用。
  (11)与锂制剂合用,因本类药物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
  (12)乌洛托品与本类药合用,转化为甲醛受抑制,疗效下降。
  (13)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4)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临床研究

  【功效主治】 1.水肿性疾病,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质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 2.高血压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 4.肾石症 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化学成分】 3-苄基-6-三氟甲基-7-磺酰氨基-3,4-二氢-2H-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化物
  【药理作用】 1 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①利尿作用,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②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2 对肾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亨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药物相互作用】 1 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2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 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 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药的吸收,故应在口服考来烯胺1小时前或4小时后服用本药。
  5 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 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
  7 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应调整剂量。
  8 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9 降低降糖药的作用。
  10 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药合用时,应慎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副作用。
  11 与锂制剂合用,因本药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
  12 乌洛托品与本药合用,其转化为甲醛受抑制,疗效下降。
  13 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4 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