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1> 甲苯磺丁脲

甲苯磺丁脲

产品名称: 甲苯磺丁脲
CAS Registry Number: 64-77-7
EINECS: 200-594-3  
别名: 甲苯磺丁脲;甲糖宁;甲磺丁脲;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12H18N2O3S
分子量: 270.34792
密度:  1.184 g/cm3
沸点:  white crystalline powder
熔点:  128-130°C
闪点:  
风险术语:  20/21/22-40-43
安全声明:  Moderately toxic by ingestion and several other routes. A human teratogen. Human reproductive effects by ingestion and possibly other routes: stillbirth,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circulatory) system and urogenital system, and unspecified neonatal effects. Human systemic effects by ingestion: nausea or vomiting, hypoglycemia. Other experimental teratogenic and reproductive effects. Mutation data reported. Implicated in aplastic anemia.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emits very toxic fumes of NOx and SOx.

其他产品

甲苯磺丁脲相关信息

基本资料

  药物名称:甲苯磺丁脲
  中文别名:甲磺丁脲、甲糖宁
  英文别名:Aglicem、Aglycid、Artosin、Butamidum、Chembutamide、Diasulfon、Fordex、Mellitol、Mobenol、Nigloid、Oribetic、Orinase、Tolbet、Tolbut、Tolglybutamide
  英文名称:Tolbutamide
  药品类别:胰腺激素及其它影响血糖药

药物分析

  方法名称: 甲苯磺丁脲原料药―甲苯磺丁脲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甲苯磺丁脲原料药中甲苯磺丁脲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甲苯磺丁脲原料药。
  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中性乙醇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甲苯磺丁脲的含量。
  试剂: 1. 中性乙醇
  2.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3. 酚酞指示液
  4.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氢氧化钠适量,加水振摇使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用。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贮藏: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保存;塞中有2孔,孔内各插入玻璃管1支,1管与钠石灰管相连,1管供吸出本液使用。
  2. 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5g,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7.04mg的C12H18N2O3S。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一部,p.115。

药理作用

  为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主要选择地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尤其是加强进餐后高血糖对胰
β细胞

β细胞

岛素释放的兴奋作用。本品还能增强外源性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加强胰岛素的受体后作用,而糖耐量的改善可导致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降低,其结果将使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进而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对于胰岛素损害不严重病例,由于磺脲类能促进β细胞的分泌,恢复其代偿功能,故有一定疗效。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用法用量

  口服常用量一次0.5g,一日1~2g。开始在早餐前或早餐前与午餐前各服0.58,也可0.25g,一日3次,于餐前半小时前服,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加量,一般每日1.5g,最大用量每日3g。幼年发病的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本品无效。
胃

  饮食治疗是使用本类药的前提;不控制饮食,药物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或只能获得暂时疗效。肥胖糖尿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限制每日摄人总热量,增加活动,减轻体重,否则用本类药可增加体重,加重病情。老年病人及有肾功能不全者对本类药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不宜应用。
  餐前服药效果较好,如有胃肠反应,进餐时服药可减少反应。漏服一次药,应尽快补上,如已接近下次用药时间,不要加倍用药。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在医生指导下调节剂量。本类药与其他药合用,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征求医生的指导。将用胰岛素治疗改为本类药物治疗时,如原用胰岛素每日小于20单位,可直接换药。
  如每日为20~40单位,在第一日减少胰岛素用量30~50%的基础上,加用本品;如原用胰岛素每日大干40单位,则在第一日减少原胰岛素用量的20%的基础上,加用本品;以后视血糖、尿糖逐渐减少,逐步减少胰岛素和调节本品用量。
  对于病情较重、内生胰岛素分泌功能较低、合理饮食、体力活动及本药仍不能满意控制血糖者,加用适量的胰岛素有协同作用,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并进行眼科检查等。

不良反应

  可有腹泻、头痛、恶心、呕吐、胃痛或不适;较少见的有皮疹;少见而严重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出血、紫癜)等。有时引起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胆汁淤积,皮肤红斑,荨麻疹,粒细胞缺乏,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低血糖等。引起肝损害。 本品有致甲状腺肿的特性,口服时,发现有甲状腺功能降低的现象,尤其对甲亢的病人更为明显,甚至有死亡的病例报告。本品有与氯磺丙脲类似的抗利尿作用,而且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发育不良、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本品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及伴有溃疡的苔癣样皮肤反应。

禁忌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可造成死胎和胎儿畸形,孕妇不宜用。本类药物可由乳汁排出,乳母不宜用,以免婴儿发生低血糖。下列情况应禁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 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药过敏者;白细胞减少的病人。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肝或肾功能不正常、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肝肾功能步不全,经受较大手术,孕妇及对本品过敏者忌用。

成品药

  甲苯磺丁脲片为降血糖药。刺激胰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也可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可能主要通过受体后作用),因此,总的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本品为白色片。与酒精同服时,可以引起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头痛、面部潮红和低血糖。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而且可掩盖低血糖的症状,如脉率增快、血压升高;小量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atenolol)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造成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氯霉素、胍乙啶、胰岛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保泰松、羟保泰松、丙磺舒、水杨酸盐、磺胺类与本品同时用,可加强降血糖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苯妥英钠、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素可增加血糖水平,与本类药同用时,可能需增加本类药的用量。香豆素类抗凝剂与本类药同用时,最初彼此血浆浓度皆升高,但以后彼此血浆浓度皆减少,故需要调整两者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