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简介
分子式:C25H26N9NaO8S2 分子量:667.66 CAS no:62893-20-3 头孢哌酮钠,对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较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差,抗阴性杆头孢哌酮钠
性状
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引湿性。该品在水中易溶,在甲醇中略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丙酮和醋酸乙酯中不溶。比旋度取该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15度至-25度。25%水溶液的pH为4.5~6.5。水溶液因浓度不同由无色到浅黄色。作用与用途
该品为第三代广谱半合成头孢菌素,能对抗多种β内酰胺酶的降解作用,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头孢哌酮钠
药理作用
抗菌性能与头孢噻肟相似。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仅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较为敏感。对大多数的革兰阴性菌,该品的作用略次于头孢噻肟,对绿脓杆菌的作用较强。该品具有对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能力。对革兰氏阴性菌,如绿脓杆菌、淋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和普通变形杆菌、雷极氏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具有一般的杀菌作用。头孢哌酮钠的分子式为C25H26N9NaO8S2,分子量为667.66。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有引湿性、无臭、易溶于水。动力学
口服不吸收,肌注1g后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约为65μg/ml。静注1g后数分钟内血药浓度可达头孢哌酮钠
适应症
临床上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腹膜、胸膜、皮肤和软组织、骨和关节、五官等部位的感染,还可用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不良反应
(1)该品可引起过敏反应,主要症状是斑丘疹、荨麻疹、药物热等,对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容易发生,特别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慎用,该品过敏者禁用。偶有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短暂升高,胃肠道反应一般较轻,如稀便、腹泻等。 (2)该品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可导致低凝血酶原症,偶有出血发生,年迈体弱、营养不良及接受全面胃肠外营养的患者易于发生,必要时给予维生素K。 (3)该品主要排泄途径是胆道,在通常每日应用2~4g剂量情况下,肾衰竭患者剂量亦无需调整。该品在胆汁中的含量较高,易使肠道菌群失调。用法及用量
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成人1g~2g,每12小时1次,每日2~4次。严重感染可增至1次4g,每12小时1次。 儿童每日50mg~200mg/kg,分2~4次给药。静注或静滴可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供输注副作用
1、过敏反应引起的主要症状是斑丘疹、荨麻疹及药物热等,对药物有过敏史者容易发生,特别对青霉素有过敏者应慎用。孕妇、婴幼儿慎用。 2、胃肠道反应一般较轻,如衡便及腹泻。 3、偶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短暂升高。 4、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禁用。 5、用药期间应忌酒。注意事项
该品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使用时,不易置于同一针筒或输液瓶中。肌注: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或0.5%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后深部肌注。静注:可用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头孢哌酮钠
药理作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该品对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较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差,抗阴性杆菌的作用优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但对绿脓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抗阳性菌的作用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但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均有较好的作用。对厌氧菌的抗菌作用较弱。肠球菌及相当比例的肠杆菌科致病菌对该品耐药,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对头孢哌酮均耐药。抗菌性能与头孢噻肟相似。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仅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较为敏感。对数的革兰阴性菌,该品的作用略次于头孢噻肟,对绿脓杆菌的作用较强。口服不吸收。头孢哌酮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类别西医药物药理作用
该品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1:1组成。该品主要抗菌成分为头孢哌酮,该成分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七品另一组分为舒巴坦,它除对淋球菌的不动杆菌属有抗菌活性外,不具有其它抗菌活性;但对由耐药菌株产生的各种β-内酰胺酶,舒巴坦是不可逆性的抑制剂,增强头孢哌酮抗拒多种β-内酰胺酶降解能力。现已证实舒巴坦联合头孢哌酮对各种耐药菌不仅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而且一些结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也表现为对该品更加敏感。该品与单用头孢哌酮相比,对下列各种常见致病菌具有极为显著的协同作用:流感杆菌、产气杆菌、摩氏摩根氏杆菌、类杆菌属、大肠杆菌、氟劳地枸橼酸菌、葡萄球菌属、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醋酸钙不动杆菌、肺炎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体外试验证实该品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菌有杀菌作用,对该品敏感的细菌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头孢哌酮钠
动力学
两者均能较好地分布到各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胆汁、胆囊、皮肤、阑尾、输卵管、卵巢、子宫和其他组织及体液中。使用该品后,所给剂量的约84%舒巴坦和25%头孢哌酮经肾脏排泄,余下的头孢哌酮大部分由胆汁排泄,舒巴坦平均半衰期为1小时,头孢哌酮平均半衰期为1.7小时。该品多次给药对二组分的药动学无明显变化,每8-12小时给药一次也未见蓄积现象。在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和肝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中,使用该品后两者的药动学参数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和分布容积增大。 适应症 该品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泌尿道下泌尿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骼及关节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他生殖器、道感染。用法用量
成人每日常用量为2-4克分等量每12小时静脉或肌内注射一次。严重感染可增至8克/日分等量每12小时一次。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应药方案,以补偿舒巴坦清除率的降低。肌酐清除率在16-30ml/min的,每12小时该品最大用量为2克/日。肌酐清除率<15ml/min的每12小时的该品最高剂量为1克/日。儿童该品常用量为每日40-80mg/kg,等分2-4次给药。遇严重感染,该品剂量可增至每日160mg/kg,分2-4次给药。新生儿出生第一周内,应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儿科该品最高剂量不得超过160mg/kg。若头孢哌酮的需要量超过每日80mg/kg时,应另行加用头孢哌酮。静脉注射法:先将该品每瓶溶于适量5%葡萄糖、0.9%氯化钠或灭菌注射用水;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50-100ml供静滴,滴注时间为30-60min.肌内注射法:应使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肌内注射液。当注射液中头孢哌酮浓度在250mg/ml或以上,需采用二步稀释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溶解。2、再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使最终溶液的利多卡因浓度为0.5%。 不良反应
一般地,患者对该品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继续治疗,不良反应会消失。胃肠道: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6-108%。皮肤反应:过敏反应、斑丘疹、荨麻疹、嗜酸细胞增多和药物热,发生率为0.8-1.3%。血液:长期使用有导致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其它不良反应:小于1%的患者中出现头痛、发热、注射部位疼痛、寒战等。实验室异常现象:6.3-10%的病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或血胆红素有一过性升高。注意事项
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头孢哌酮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