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文名称] 马兜铃酸 [英文名称] Aristolochic acid [别 名] 木通甲素 Aristolochic acid I,Aristolochine,Tardolyt [化学名称] Phenanthro[3,4-d]-1, 3-dioxole-5-carboxylic aci![马兜铃酸结构式 马兜铃酸结构式](http://img.vvchem.com/img/baike/2013/7/28/1374949274868931.jpg)
马兜铃酸结构式
研究历史
1964年,吴松寒首次报道了2例因大剂量服用关木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但在医学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991年,比利时学者Vanherweghem等发现一妇女在服用含有广防己的中草药减肥时出现进行性肾损害,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这一事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此后十几年,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而产生肾损害的病例在欧洲、亚洲等国家均有报道,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及其他国家政府均将此类药物撤出了市场,并命名此类肾病为“中草药肾病”。因该病均是由马兜铃酸诱导产生的,故有学者认为用“马兜铃酸肾病”来定义这一类肾病更为合适。性质
化学性质
储存条件 2-8°C CAS号: 313-67-7 EINECS号: 206-238-3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88.25 摩尔体积(m3/mol):217.2 等张比容(90.2K):644.5 表面张力(dyne/cm):77.5 极化率(10-24cm3):34.98[1]物理性质
带光泽的棕色叶状结晶(二甲基甲酰胺-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醋酸、苯胺及碱,微溶于碱,几乎不溶于苯及二硫化碳。药理
1. 抗肿瘤: 多次腹腔注射, 可抑制大鼠腹水型癌的生长, 但对小鼠肉瘤-180、大鼠肉瘤-45、肉瘤-M-1及大鼠癌-RS-1无效, 对小鼠肉瘤-37、肉瘤-AK的生长亦有一定抑制作用[7,8]。2. 免疫作用: 有增强吞噬功能和提高细胞免疫的作用[6,9,10]。 3. 其它:0.1-1% 溶液滴入兔眼结膜囊或皮下注射均无刺激作用。静脉注射 1-10mg/kg时, 可使麻醉猫升高血压, 心率无变化; 40mg/kg 则猫心跳先停, 后停呼吸, 最后死亡。对离体兔耳及肾的血管有一定收缩作用, 能兴奋离体兔肠、在位兔肠及在位猫子宫。小鼠静脉或腹腔注射 30到50mg时, 可使直肠温度降低2-2.5°C, 持续24小时[11]。4. 毒性: 小鼠静脉注射 LD为60mg/kg[11]。5. 临床: 治疗急性严重感染, 配合化疗和放治疗肿瘤, 还可治疗结核、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小儿肺炎等多种疾病。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15-0.3mg,一日3次,饭前服,或一日1次顿服0.6-0.9mg.禁用慎用
可通过母亲的乳汁影响婴儿,可能造成幼儿肾病。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容易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含马兜铃酸中药引致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时可伴或不伴肾小管性酸中毒。在马兜铃酸引起的肾损害中以慢性肾衰竭最为多见,急性肾衰竭相对较少,而且部分急性肾衰竭可演变为慢性肾衰竭。不良反应
本品分Ⅰ型和Ⅱ型两种。在几种实验系统中,发现有致突变作用,如将这两种组份混合后,对大鼠有更高的致癌性,本品对肾脏有毒性作用,可通过母亲的乳汁影响婴儿,可能造成幼儿肾病。成分来源
马兜铃酸 - 成分来源(6张)
毒性成分
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主要的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其在硝基还原酶的催化下,一![马兜铃 马兜铃](http://img.vvchem.com/img/baike/2013/7/28/1374949275885124.jpg)
马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