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OTHER> 巴豆醛

巴豆醛

产品名称: 巴豆醛
CAS Registry Number: 123-73-9
EINECS: 204-647-1  
别名: (E)-2-丁烯醛; 丁烯醛; 反式丁烯醛; 反式丁烯-2-醛;β-甲基丙烯醛;巴豆醛;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4H6O
分子量: 70.08984
密度:  0.858
沸点:  101-103 ºC
熔点:  -74 ºC
闪点:  13 ºC
折射率:  1.4355-1.4375
风险术语:  S26;S28A;S36/37/39;S45;S61
安全声明:  R11;R24/25;R26;R37/38;R41;R48/22;R50;R68
危险品标志:  N: Dangerous for the environment;F: Flammable;T+: Very toxic;

其他产品

巴豆醛相关信息

  分 类: 基本有机原料产品
  中文名称: 巴豆醛
  英文名称: Crotonaldehyde
  中文别名: β-甲基丙烯醛;丁烯醛;反式-2-丁烯醛
  CAS RN.: 4170-30-3
  分 子 式: C4H6O
  物化性质:
  性状 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顺式异色体不稳定。普通商品是反式异构体。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气味。与光或空气接触,变为淡黄色液体,逐渐氧化成巴豆酸,其蒸气为极强的催泪剂。
  熔点 -69℃
  沸点 102.2℃
  相对密度 0.8495
  折射率 1.4384
  闪点 13℃
  溶解性 易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苯、甲苯、煤油和汽油等以任何比例互混。
  用 途: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取丁醛;丁醇;2-乙基己醇;山梨酸;3-甲氧基丁醛;3-甲氧基丁醇;丁烯酸;喹哪啶;顺丁烯二酸酐及吡啶系产品。另外,丁烯醛与丁二烯反应可制得环氧树脂原料及环氧增塑剂。与季戊成四醇反应可得到耐热树脂原料。丁烯醛还可用于制取选矿用发泡剂;染料及橡胶抗氧剂;杀虫剂及军用化学品。工业级丁烯醛实际上是反式异构体和顺式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4170-30-3]。但顺式异构体不稳定,含量不到1%。
  对人体危害:对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该产品属于剧毒品

国家标准

  外观: 微黄色液体
  含量: 不小于 99.20%
  水分: 不大于 0.4%
  色度: 不大于 60
  重组分:不大于 0.5%

MSDS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40mg/kg(小鼠经口);380mg/kg(兔经皮);LC504000mg/m,1/2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0~100mg/m×10秒,轻度刺激;人吸入12mg/m×10分钟,最小中毒浓度(刺激)。
  刺激性:人经眼:45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L/L。精子形态学:小鼠腹腔30mg/kg。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当受热或撞击、甚至轻微摩擦即可发生爆炸。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反应,使容器破裂。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管收集,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
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容许浓度2ppm
 嗅觉阈浓度0.6mg/m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