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工词典 P> 1,5-戊二醇

1,5-戊二醇

产品名称: 1,5-戊二醇
CAS Registry Number: 111-29-5
EINECS: 203-854-4  
别名: 1,5-戊二醇;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5H12O2
分子量: 104.14758
密度:  0.994
沸点:  242 ºC
熔点:  -18 ºC
闪点:  129 ºC
折射率:  1.449-1.451
风险术语:  S24/25
安全声明:  Mildly toxic by ingestion. A skin and eye irritant. Combustible when exposed to heat or flame; can react with oxidizing materials. To fight fire, use foam, CO2, dry chemical. Used as a plasticizer in cellulose products and adhesives, and in brake fluid.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emits acrid smoke and irritating fumes.
危险品标志:  Xn:Harmful;

其他产品

1,5-戊二醇相关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5-戊二醇
  化学品英文名称: 1,5-pentadiol
  英文名称2: 1,5-pentylene glycol
  CAS No.: 111-29-5
  分子式: C5H12O2
  分子量: 104.1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有轻微刺激性,对皮肤无刺激性。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水、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订标准
  TLVWN: 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味、粘稠液体。
  熔点(℃): -18
  沸点(℃): 239
  相对密度(水=1): 0.99(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59
  饱和蒸气压(kPa): <0.0013(20℃)
  闪点(℃): 129
  引燃温度(℃): 33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甲醇、乙醇、丙酮。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 酰基氯、酸酐、氧化剂、氯仿、还原剂。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890 mg/kg(大鼠经口);>21 ml/Kg(兔经皮]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 Z01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等混装混运。船运时,应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